一是强调建筑围护系统的节能指标,二是强调可再生能源的利用,三是建造和运营阶段的零碳化,四是建筑运营阶段碳排放量占建筑全寿命期碳排放总量的80%以上,这其中既涵盖“物的行为”,又包括“人的行为”,既体现了绿色建筑的“绿色性能”,也体现了被动式建筑的“节能性能”。真正的可感知和获得感,是零碳建筑的核心。部分学者认为零碳建筑很难实现建筑全寿命期内的零碳排放,零碳排放控制主要集中于建筑运营阶段。笔者认为要实现建筑“双碳”目标,应从规划设计阶段植入零碳理念,并贯穿建筑全寿命期,做到规划统筹,因此仍需从全寿命期角度综合分析实现建筑零碳的途径。
